首页 祝寿礼品 寿碗定制案例 办寿指南 祝寿文化 新闻动态 订购须知 关于我们
 
1.
2.
3.
4.
5.
          寿喜文化
公司新闻
寿喜文化
 
 
公司名称:久久寿礼网(成都寿碗定制厂家)
地址:成都武侯大道双楠段44号3-9-26
电话:189-8098-6955
传真:028-85058103
联系人:周先生
手机:189-8098-6955
邮箱:316757818@qq.com
寿喜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寿喜文化
成都寿碗的起源与发展
发布者:成都寿碗厂家 发布时间:2015-04-27 21:51:24 阅读:
  在古时候,后辈子孙位为表示自己的孝敬之心,老人寿辰时,专门为寿星“办寿宴”制作一批寿宴用寿碗,有些讨寿者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将寿碗装进衣袋。
  最早的寿碗出现在明朝,那时候的寿碗都是在碗上刻有各种“寿”字或寓意长寿的寿桃、松柏、仙鹤等长寿象征物图形。长寿象征物多取自自然物,其取用的途径或者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有绵长的寿命,如龟鹤松柏,乃至泰山、寿石;有的是利用某物名称的字音、谐音取意,如常青藤、常春花、猫、绶带鸟、蝴蝶等;有的是因为它们是传说中可以使人长寿的物品,如桃子、枸杞、灵芝、菊花等;。这些象征物被以图画的方式组合、结构,就形成了祝福长寿的吉祥图案,诸如:“龟鹤齐龄”,画龟、鹤,“五福捧寿”,画五只蝙蝠围绕寿字;“芝仙祝寿”,画灵芝、水仙、竹和寿石;“杞、菊延年”,画菊和枸杞。
  从明朝一直持续到清末的寿碗,统称为“通用版”寿碗,民间的通用版寿碗注重实用价值,而帝王的寿碗体现的是其纪念、收藏价值。民国时期,开始出现把寿星名字和年龄烧刻在碗身或碗底,这时期的寿碗统称为“刻字寿碗”。
  中国是一个孝文化渗透到骨子的民族,古代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都很少有大肆庆祝“生日”的习惯,尤其是母亲还在世的时候。这是因为古时医学条件极其落后,女子生育小孩的死亡率极高,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也称之为“母难日”。后来随着医学的进步,生育率和顺产率的提高,才逐渐有了庆祝生日的习惯。
据资料显示,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生日庆祝是在唐朝,历代帝王的寿辰有“千秋节”、“庆阳节”、“寿昌节”、“万寿节”等叫法。明清时期的帝王就数次为自己的生日庆贺制作寿碗,以清康熙、乾隆、嘉庆等帝王为例,每到自己的“寿辰”,就授命宫廷事务处制作堪称“工艺品”并刻有“万寿无疆”字样的寿碗,这种最早出现的寿碗由于其特定的出身和工艺,一般拥有者都会珍藏起来,传于子孙后代。
  由于帝王祝寿用寿碗的出现,在民间也就相应的出现了老人寿辰用的寿碗,最早的寿碗出现在明朝,那个时候的寿碗都是在碗上刻有各种“寿”字或寓意长寿的寿桃、松柏、仙鹤等长寿象征物图形。我们称这种寿碗为“通用版”,帝王的寿碗体现的是其纪念、收藏价值,而民间的通用版寿碗更注重实用价值。“通用版”寿碗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国时期,才出现把寿星名字和庆祝的年龄烧刻在上面的“刻字寿碗”。
  总的说来,现代寿碗在中国许多地区均有出现,刻有“寿”字或长寿寓意图形的通用版仍然普遍存在,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顽强的存在着,而城市相对就淡化了不少。而以川渝两地为主的地区则是普遍采用把寿星名字和庆祝的年龄烧刻在上面的寿碗。

<< 上一篇:传统寿宴仪式分析——成都寿礼网推荐 下一篇 >>:没有了!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成都寿碗定做    
首页| 祝寿礼品| 寿碗定制案例| 办寿指南| 祝寿文化| 新闻动态| 订购须知| 关于我们|
久久寿礼网(成都寿碗定制厂家) 版权所有 蜀ICP备10203602号-4

在线客服

客服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小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